中文

English

内蒙古民政系统运用大数据赋能社会救助更精准、更精细

发布时间:2025-07-26 18:44:44   信息来源:网络

  初秋,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黄花窝铺村的敕勒川高山草原苍茫辽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依托小井沟、黄花窝铺、雅玛图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今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开通了2条“北疆漫游”生态旅游线路,让市民游客更加便捷地接触自然美景。…

  8月23日,航拍镜头下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黄河西行客栈。黄河在乌海市境内北上,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转弯西行。…

  为了让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更便捷高效,内蒙古自治区民政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赋能社会救助◆◆■★★■,用数据说话、让信息跑路,为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对197★★.97万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其中169★■■★◆◆.45万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有效解决了城乡群众现实困难★◆◆■,为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类救助制度安排,加快推进服务类救助、政府救助+慈善帮扶试点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抚慰、照料护理等服务,形成救助服务多元供给格局,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救助帮扶。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救助服务需求,受益群众近2.4万人次。二是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推行“党建+社会救助”■★◆,创新基层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方式,将1.41万名基层社会救助协理员与基层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力量有机融合■★,建立覆盖城乡、政社联动的主动发现网络★■◆,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三是聚焦打造■★◆◆“大爱北疆‘救◆■★◆’在身边”救助工作品牌,持续开展救助领域“提能争优、实干惠民”行动,引导困难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202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动态监测+分类救助,构建梯度社会救助新格局,将专项救助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至低保边缘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形成分层分类、精准高效救助。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与医保◆■★★★、教育、残联等部门建立救助信息查询推送机制■★★,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链”。强化低收入人口基础信息录入和动态更新工作,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分类分档设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指标,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就业状况★◆◆◆◆、家庭支出◆■★、困难情形等变化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民政部门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为专项社会救助部门和单位开展救助帮扶提供信息查询、需求推送■◆◆;相关单位及时将救助帮扶信息反馈给民政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按照一张网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全面推广应用“内蒙古救助通”,为全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装上了◆■★◆■◆“数字引擎”。“内蒙古救助通◆■”涵盖了签署核对授权书、幸福清单、救助申请◆◆◆、进度查询、资格认证、社会救助信息卡六大模块★★★◆,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救助业务经办能力,为出行不便、交通不畅、远在异地、政策不熟、信息不通的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内蒙古救助通”实现了社会救助从申请、受理到核查、审核确认◆■,全流程线上进行,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便利◆★◆,让救助群众少跑路,实现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在基层充分发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作用,全面推广“内蒙古救助通”小程序,帮助救助对象进行注册和授权实现政策清单◆■、幸福清单★■■■■◆“一码扫、码上知■★”★◆◆◆、救助申办事项■■“加速跑◆■、远程办”,全方位满足困难群众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全区145.1万名救助对象完成“内蒙古救助通★■★◆◆”注册,139.4万名救助对象已签署授权书★◆,4465人通过“内蒙古救助通”提交了社会救助申请。

  下一步,全区民政系统将继续加大横向数据比对力度,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共治和互联互通,使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画像更加完善、救助认定更加精准。(王婕)